图片
官柳低金缕,归骑晚、纤纤水池飞雨,断肠院落,一帘风絮。出自北宋词东谈主周邦彦的词作《瑞龙吟·章台路》。这是一首访旧感怀之作。此词等于写回京后拜谒旧友的复杂神思。全词三段。上阕写初春访旧的环境氛围,中阕回忆当年头来时所见所爱,忆念伊东谈主。当年万种风情,宛在当今。下阕抚今悼昔,极写水流花落的哀戚。词作以铺叙手法画图形象裸露内心愁苦,今昔交错,东谈主物心思与作品意境均赐与动态性的施展,其结构模式致使带有戏剧性特色。词结构严谨,档次分明;绸缪婉转,千里郁抑扬;用语精工典丽,是清贫的佳作。
图片
图片
作品原文瑞龙吟
章台路,还见褪粉梅梢,试花桃树。愔愔坊陌东谈主家,定巢燕子,归来旧处。
王二小电影黯凝伫,因念个东谈主痴小,乍窥流派。侵晨浅约宫黄,障风映袖,盈盈笑语。
前度刘郎重到,访邻寻里。同期歌舞,惟有旧家秋娘,声价一经。吟笺赋笔,犹记燕台句。知谁伴,名园露饮,东城闲步。事与孤鸿去,探春满是,伤离意绪。官柳低金缕,归骑晚、纤纤水池飞雨,断肠院落,一帘风絮。
图片
图片
作品扎眼1、瑞龙吟:周邦彦创调。此调有不同诸格体,俱为三片,在此只列一体。前、中片第一、三、六句和后片第三、五、七、九、十、十二、十三、十五、十七句押韵,均用仄音韵。前两片称为“双拽头”。
2、章台路:章台,台名。秦昭王曾于咸阳造章台,台前有街,故称章台街或章台路,其地华贵,妓馆林立,后东谈主因以章台代指妓女聚居之地。
3、试花:描写刚着花。
4、愔愔(yīn):幽邃的形态,悄寂的形态。
5、坊陌:一作坊曲,意与章台路邻近。
6、定巢燕子:语出杜甫《堂成》诗:“暂子飞鸟将数子,频来语燕定新巢。”又寇准《点绛唇》词云:“定巢新燕,湿雨穿花转。”
7、黯:心神烦恼的形态。
8、个东谈主:那东谈主,伊东谈主。
9、乍窥流派:宋东谈主称勾栏为流派东谈主家,此有倚门卖笑之意。
10、浅约宫黄:又称约黄,古代妇女涂黄色脂粉于额上作妆饰,故称额黄。宫中所用者为最上,故称宫黄。梁简文帝《好意思女篇》:“约黄能效月,裁金巧作星。”庾信《舞媚娘》:“眉心浓黛直点,额角轻黄细安。”约,指涂抹时胁制使之像月之意。故浅约宫黄即轻涂宫黄,细细按抹之意。
11、前度刘郎:指唐代诗东谈主刘禹锡。刘禹锡《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各位子》诗:“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东谈主不谈看花回。玄都不雅里桃千树,满是刘郎去后栽。”又有《再游玄都不雅绝句并引》曰:“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,时此不雅未有花。是岁出牧连州,寻贬朗州司马。居十年,召至京师泷川雅美快播,东谈主东谈主齐言有羽士手植仙桃,满不雅如红霞,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。旋又出牧,今十有四年,复为主客郎中。重游玄都,荡然无复一树,惟菟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,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。时大和二年三月。”诗云:“百亩中庭半是苔,桃花净尽菜花开。种桃羽士归那边?前度刘郎今又来。”此处词东谈主以刘郎自比。
12、旧家秋娘:本为唐代名妓,这里泛指歌伎舞女。元稹、白居易、杜牧诗中屡有言及谢秋娘和杜秋娘者,盖谢、杜云云别其姓氏,秋娘则衍为歌妓的代称。一作作家闇练的一个女乐。
13、《燕台》句:指唐李商隐《燕台四首》。李曾作《燕台》诗四首,分题春夏秋冬,为洛阳歌妓柳枝所叹赏,手断衣带,托东谈主请安,约李商隐偕归,后因事未果。不久,柳枝为东诸侯娶去。李商隐又有《柳枝五首》(并序)以纪其事。又李商隐《梓州罢吟寄同舍》诗云:“楚雨含情齐有托,漳滨卧病竟无憀。长吟远下燕台去,惟有衣香染未销。”此处用典,示意昔日情东谈主已归他东谈主。
14、露饮:梁简文帝《六根忏文》:“风禅露饮”,此借用字面,指露天而饮,极言其欢纵。
15、东城闲步:用杜牧与旧爱张好善事。杜牧《张好好诗》序云:“牧大和三年,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。好好年十三,始以善歌来乐籍中。后一岁,公移镇宣城,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。后二岁,为千里着述述师以双鬟纳之。后二岁,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,感旧伤怀,故题诗赠之。”
16、事与孤鸿去:化用杜牧《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》:“恨如春草多,事与孤鸿去。”
17、官柳低金缕:柳丝低拂之意。官柳,指官府在官谈上所植杨柳。金缕,喻指初春时嫩黄的柳条。杜甫《郪城西原送李判官》诗:“野花随地发,官柳著行新。”牛峤《杨柳枝》词:“无端袅娜临官路,舞送行东谈主过一世。”
18、风絮:随风飘悠的絮花。多指柳絮。
图片
图片
作品译文华贵的长街上,还能见到将谢的梅花挂在枝端,金色年华的桃花已长满一树。街巷里青楼寂无东谈主声,独一那忙着修巢的燕子,又再行回到前年的旧处。
我烦恼地凝想伫立,寻想那位玲珑娇小的旧情东谈主。那日黎明初见时,她恰好倚门不雅望。她前额头上抹着浅浅的宫黄,扬起彩袖来保密晨风,嘴里发出银铃般的笑语。
如今我梓里重游,拜谒她蓝本的邻里和同期歌舞的姐妹,独一从前的秋娘,她的声价依然一经。我如今再吟词作赋,还明晰地谨记她对我的挽救。可惜伊东谈主不见,还有谁伴我在花圃巧合酣饮,到城东踱步?欢情旧事都已跟着天边飞逝的
孤雁远去。满怀酷好回顾挑升探春,却满是离情别绪、感东谈主伤怀。官谈旁的柳树低落着金黄色的枝条,仿佛在为我咨嗟。我骑马归来时天色已晚,秋雨绵绵,纤纤雨丝打湿了衣襟,落满了水池。那令东谈主伤怀断肠的院落啊,风吹柳絮,满院散乱,那门帘上也落满了随风飘飞的柳絮。
图片
创作布景绍圣四年(公元1097年)春,周邦彦出任外官期满后,回到京师,故地重游,追怀旧事,想念并寻找当年恋过的一个歌妓,由此激励了无尽的感触。词东谈主因遭党祸解任庐州素质,十年后方被调回京师任国子监主簿。此词等于写回京后拜谒旧友的复杂神思。
作品赏析
词是作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。它首写故地重游所见所感,次写当年旧东谈主旧事,末写抚今悼昔之情,处处以今昔对衬。全词档次分明,由折盘旋,情想绸缪,艺术上颇具匠心。
篇首的写景出类拔萃。梅花谢了,桃花开了,本是庸俗习见的事物,而词里却说“褪粉”、“试花”,造语额外别致;褪粉、试花紧联贯,使东谈主仿佛嗅觉到了季节时令的更迭,这就难懂而生动了。使用倒装句法,把“梅梢”和“桃树”放背面,足见作家的全心。此二句俨然自然巧成,极为抽象华好意思。本篇源泉还繁芜地嘱托了研讨的一些情况。“章台”、“坊陌”,是京城华贵的街谈和舞榭歌台麇集的里“坊陌东谈主家”,则同期点明作家所诟谇的东谈主物的歌妓身份。“愔愔”二字极言冷清,示意了水流花落,今夕对比之意。用燕子的“归来旧处”兼喻作家的重游梓里,这是赫然易见的,而用燕子的“定巢”有三叠,首叠本是写词东谈主初临旧地所见所感,但通体只写景状物,不说东谈主,只暗说,不讲明,显得情怀千里郁,有待表达,从而为下文作了铺垫。
次叠以“黯凝竚”三字为引颈,“黯凝竚”,是用滞重之笔点出想念之深,但引出的下文却是一串轻脱活跃的文句,刚巧相映生辉。“箇东谈主痴小,乍窥流派”八个字额外逼真,既写出了那位坊陌东谈主那时还莫得失却青娥的活泼开畅,又渗入着述者对她的亲昵戚然之情。以下几句,写青娥站门口吸收来宾,初春余寒尚存,晓风多厉,她不得不以袖遮风,因而晨妆后秀雅的模样,就掩映衣袖之间了。“盈盈笑语”写出了青娥的活泼烂漫。描写东谈主物的这几句,文字生动,准确逼真。
第三叠“前度刘郎重到”的要点是追思旧事,对照今昔,表达“伤离意绪”。“前度刘郎重到”用了刘义庆《幽明录》所载东汉刘晨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,兼用刘禹锡《再游玄都不雅》“种桃羽士归那边,前度刘郎今又来”的诗句。以刘郎自喻,恰与前文“桃树”、“东谈主家”暗研讨合,亦是笔法难懂处。以下四句写词东谈主寻访邻里,方知我方诟谇中的东谈主物亦如仙女之踪迹渺然,“同期歌舞”而“声价一经”者,唯有“旧家秋娘”。“秋娘”,是唐代妓女可爱使用的名字。这里以秋娘跟随衬,就阐述了作家所诟谇的那位歌妓当年色艺声价之高。“吟笺赋笔”以下几句,是追怀旧事的具体履行。“燕台”,是唐代诗东谈主李商隐的典故。那时有位洛阳女子名柳枝者,喜诗歌,解音律,能为天海风涛之曲,幽忆怨断之音,名流吟李商隐《燕台》诗,惊为绝世才华,亟追询作家,知为商隐,未来遇于巷,柳枝梳丫头双髻,抱立扇下,风障一袖,与语,约期欢会,并引出了一段神魂聚散的据说故事(见李商隐《柳枝五首》序)这两句不仅仅写两边分解相好的经由,况兼还示意了对方的爱才之心和与我方的知遇之感,以至至本日诟谇旧情时,不成不连带想起我方夙昔也曾打动过她心弦的“吟笺赋笔”来。“知谁伴”三句,写如今不可再遇梦想伴侣,当年名园露顶酣饮、东城闲步寻花那样的赏心乐事也就无从重现,只可深深地铭记我方的操心之中了。
“露饮”,是说宴集时脱帽露顶,鼓舞解囊。“事与孤鸿去”借用唐东谈主杜牧诗句,“恨如春草多,事与弧鸿去”,一笔收束旧事,回到现时暴露的现实,而不露思绪。“探春满是伤离意绪”,这是全篇主旨。显得千里着深厚。收尾再次写景,先以“官柳”与源泉的“章台”、“归骑”与源泉的“归来”遥相守护,再写水池,院落、帘栊,而“飞雨”与“风絮”之足以令东谈主“断肠”,更增添了离愁别恨。
此词由“凝伫”而“访、寻”,由回忆而暴露,临了写归程之凄清,抒写抚今悼昔,水流花落的感触,这与唐朝诗东谈主崔护的诗“前年本日此门中,东谈主面桃花相映红。东谈主面不知那边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有殊途同归之妙。
图片
词牌简介瑞龙吟,词牌名之一。《瑞龙吟》乃长调,三叠,全词共一百三十三字。首叠五十四字,四个韵句,六仄韵。其中第一韵句、第三韵句之第一子句入韵,为楔韵。中叠三韵句,三仄韵。末叠亦是四韵句,六仄韵。其中第二韵句、第三韵句之第一子句入韵,为楔韵。楔韵者,可用可无谓。该词牌适应写情。
作品格律
平平仄*,平[平]仄仄平平,[平]平[仄]仄*。
平平[仄]仄平平,[平]平仄仄,平平仄仄*。
平平仄*,[仄]仄[平]平[仄]仄,[平]平[仄]仄*。
平平仄仄平平,[平]平[仄]仄,平平仄仄*。
[仄]仄平平[仄]仄,[平]平[仄]仄,平平[仄]仄*。
平[平]仄[仄]平平,平[平][仄]仄*,
平平仄仄,[仄]仄[平]平仄*。
平平仄,平平仄仄,平平仄仄*。
仄仄平平仄*,平平仄仄,平平[仄]仄*。
仄仄平平仄*,平仄仄,[仄][仄]平平仄仄*。
[平]平仄仄,[平]平[仄]仄*。
[平]平仄仄,[平]平[仄]仄*。
注:
①方括号里的字为适应“奇活偶定”变通原则的用字。填词时你也不错按“奇活偶定”变通原则的用字,但要尽量幸免出现拗句。
②上叠第一韵句之第二子句(六言句)周词辩认律为“平仄仄仄平平”。中叠第二韵句各子句周词等辩认律,为“平仄仄平平平,平仄平仄”。下叠第三韵句临了子句周词亦辩认律为“平平平平仄仄”。《钦定词谱》时常将这种非律谬误也看成定格,但这不是词律。
其实,词律并不像明清东谈主说的那样严谨,而是“律遵照于词意”,好的文句或无法安排平仄的句子,可不使用律句。如上述周词中的几个非律句等于此种情况。词韵松于诗韵(可邻韵混押),词律更松于诗律(可用非律句)。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图片
图片
作家简介周邦彦(1056-1121)北宋词东谈主。字好意思成,号清真居士泷川雅美快播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东谈主。官历太学正、庐州素质、知溧水县等。少年工夫个性相比疏散,但额外可爱念书,宋神宗时,写《汴都赋》歌颂新法。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,提举大晟府(最高音乐机关)。明慧音律,曾创作不少新词调。作品多写闺情、羁旅,也有咏物之作。格律谨严,言语曲丽清雅,长调尤善铺叙。为自后格律派词东谈主所宗。作品在婉约词东谈主中弥远被尊为“正统”。旧时词论称他为“词家之冠”或“词中老杜”。有《清真居士集》,已佚,今存《片玉集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办事,通盘履行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履行,请点击举报。